理财顾问如何避免成为flip-flop?
卖哪个产品,就说哪个产品好,对于销售来说,是天经地义的。但是,对于财富管理机构的理财顾问来说,夸理财产品就没那么简单了。他们向客户推荐的不只一个产品,而是跨资产类别的很多种产品,每一种都有各自的风险和收益特点,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夸了一个的同时却损了另一个的情况。
比如,在卖股权产品的时候,为了强调潜在的高收益和项目的专业度,理财顾问会说,“一级市场,才是真正的投资市场;二级市场,那叫退出和交易市场”。
这话乍听上去很带感,但是,当这位理财顾问开始推荐二级市场产品的时候。他又说,“二级市场是最大的、最优质的资产池,上市公司的股权、财务透明度、实力等都有保障,最适合价值投资。”
如果是同一个客户听到这两句话,可能会纳闷: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,到底哪个好呢?夸一级市场产品的时候,把它说得多么多么安全,收益多么高;夸二级市场产品的时候,又说风险比一级市场低,长期回报不比一级市场差。
这种矛盾,不仅在这两类产品上出现,在单发基金和母基金、人民币和美元等产品的对比上也会出现。
比如,推母基金的时候,大肆宣扬它的好处是分散风险,涉猎广,单基金单策略风险太大;但单发基金的时候,却强调要聚焦好项目, 减少双重收费;
推人民币产品的时候,宣扬看好中国新经济的发展;而推美元产品的时候,又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,风险明显……
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,不是某一个逻辑或者观点有错。观点本来就是多元化的,投资人都有各自的观点,这没什么问题,有问题的是这些观点汇集到了同一个急于推产品的理财顾问身上。英语里有一个词专门形容这种来回改变观点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:flip-flop。
如果客户有心思考的话,会很容易觉察到这些矛盾。虽然,客户可能还是会跟你购买产品,但却不会真正地信任你,把你当做可以依赖的理财顾问,将整体资产的规划都交给你处理。
那么,怎样避免成为flip-flop呢?有两点建议,可供大家参考。
首先,要改变自己的营销策略。如果想规避掉前后矛盾的风险,就要避免使用通过贬低其他产品来抬高要推销的产品的方式。
比如,介绍股权的时候,完全可以强调它的价值发现作用和资本运作空间,能够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退出,而不是拿它跟二级市场对比;推销二级市场的时候,你可以强调企业价值增长是长期过程,优秀企业上市之后仍然可以带来丰富回报。
再比如,你推美元产品的时候,没必要过分强调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风险;你应该做的是强调在海外存在的机会和可能带来的丰厚回报。这未必跟中国经济有直接关联,而且客户可能本身就有美元资产配置需求,没必要去放大中国经济风险这个所谓的“卖点”。
第二个建议,从推销单品的策略转向进行资产配置的策略。当然,这并不容易。很多财富管理机构说自己要为客户做资产配置,但实际销售过程中却很难做到脱离单品进行获客。
也许现阶段最现实的做法是,对认可配置理念的客户进行配置建议,对只认单品的客户,暂且按照上述方法去推荐单品。
什么是资产配置的理念?
各产品类别,依据国际历史和经验,都有各自特定的风险和收益特点,而资产组合应该按照此逻辑进行搭配。
比如,美国风险投资的风险就是大于二级市场 50 30422 50 15264 0 0 2340 0 0:00:13 0:00:06 0:00:07 2916 除非你专门研究出中国风险投资和A股波动率的对比,否则,你就不能讲风险投资比二级市场安全。
归根到底,配置的原则是量化,而不是拍脑门。无论是国外历史数据,还是中国历史数据,如果你能产生自己的量化体系和配置逻辑,就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。
在想讲股权安全的时候,就找欧洲的一个研究来作证; 想讲二级市场安全的时候,就找美国的一个研究来作证,那到最后肯定乱成一锅粥。
想把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客观、详实地讲清楚,的确是件难事。理财顾问在推荐产品的时候,如果能多一份严谨和真诚,少一点急功近利,那可能就离获得客户真正的信任进了一步。
(本文作者:田野,原宜信财富品牌经理)
(本文选自《中国财富管理实务通讯》第三期,有删减)
延伸推荐阅读
顾问云是面向10万财富管理行业专业从业者的观点交流与思维交锋平台,欢迎与行业相关的业务管理、销售实务、资产配置、股权、资本市场、获客、保险、品牌等领域的首发原创文章。
投稿请寄media@newbanker.cn,并附作者简介。
▼点击阅读原文,有好货!